我认为园林中最早的雕塑就是园林 之石太湖石黄石等,从石峰形体的凹与凸,透与实,绉与平,高与低来看都具有强烈的抒情 韵律感,正是绝好的后现代派雕塑作品。 石头在这里不仅是一
种抽象化了的雕塑,它更具有一种内涵,一种点缀、装饰,重 要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风俗、一种气节。并在园林中扮演一种艺术文 化的角色,在庭园中它是镇园之石
。在中堂大厅是古玩佳品,体现了主人的****爱好。在盆 景中一块奇石就成了咫尺千里的风景。石头更是诗人、画家吟颂和表现的题材,无生命的顽 石在东方的文人雅士眼中, 有着极高的
审美意识, 他们能从石峰造形的跌荡起伏中领悟到它 的美学价值。从古典园林中遗留下来的名石看,大都是高大伟岸,形质俱美的石峰,如:上 海豫园的玉玲珑,亭亭玉立,玲珑多姿,透
漏兼备,秀润多彩,玲珑剔透。据说该石有二十 二孔,以一炉香置其底,孔孔出烟,以盆水灌顶,孔孔流泉。而苏州留园的冠云峰,高耸如 云,极具嵌空瘦挺之妙,清秀附柔浑朴之美。它
以高耸奇特而冠世。立于苏州第十中学内的 瑞云峰, 其形状如云飞乍起, 杭州花圃的绉云峰, 为英石叠置, 其色积如铁, 迂回峭析之致…… 等,古人用透、瘦、皱、漏来品评它们的美
。透,是玲珑多孔穴,光线能透过,使得外形轮 廓丰富多彩;瘦即石峰秀丽,棱骨分明;皱即石峰外形起伏不平,明暗变化富有节奏感;漏即石 峰上下左右有路可通。这种漏透之美,我们今天
可以在现代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作品 看到,如《国皇与皇后》人物形象极具抽象,人物眼睛用漏透的办法割成二个洞,光影从背 后射过孔穴产生一种神秘感,不能不佩服大师的拿来
主义。他从东方石头中的孔穴之美,提 出了他的孔穴理论, 并把这种理论应用到他的作品之中, 实现了雕塑作品从凸到凹到透这样 一个革命过程, 他认为: 洞和实体具有同样的形体意
义。 它可以把这一边和那一边联系起来, 使雕塑立即增加了三度的空间感觉。 不难发现东方的石文化对这位大师的艺术产生了多么大 的影响。正如毕加索,马蒂斯也曾得到东方色彩的启
发一样,证明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文化反 转关系,也说明了石头作为抽象天成的雕塑作品,其自身通过材质、线条、孔穴所体现的美 学价值和形体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