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的石材运用
由于城市雕塑被置于室外空间,要求能经受千百年的风吹雨淋、严寒酷暑,以保持久远的艺术魅力。这就必须使用永久性的材质。
最早使用于室外雕塑的材质是石材。铜的发现和掌握冶炼技术之后,除大量用于制造兵器和食器、乐器、建筑构件等外,也用于铸造雕塑作品。琉璃和烧陶在部分地区也是作为雕塑的材质。铁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但由于在室外锈蚀严重及表面效果不如铜,只在少量情况下用于铸造一些人物及动物雕塑,未曾普遍用于城市雕塑。可以说,石材和铜十几千年来,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最主要的两种材质。
产业革命以后,近似科技的重大发展,为城市雕塑艺术的材质提供了广泛的新的选择。钢、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混凝土、玻璃纤维、合成材料等等,相继加入城市雕塑材质的行列。加工手段也不局限于刻制、铸造和锻烧,又增添了锻造、模压、焊接、电解、喷涂、充分等等新的工艺技术。大大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力。
如此多样的材质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适当范围。这是从事城市雕塑创作的每一位作者所必须熟知的。
石材,这种具有悠久传统的材质至今仍有其丰富的表现力,为众多的雕塑家所喜爱。不仅因不同石质(主要分大理石和花岗岩两大类)也由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表面处理,可以获取极为不同的艺术感觉。既可运用色泽纯净、质地细腻的大理石,经精细磨光后充分展示润泽典雅、华贵柔美的质感,也可使用有较粗颗粒、色彩浓重的花岗岩打凿出粗狂沉实的肌理。既可以刻凿出雄浑朴厚的体块,也可以镂刻出透剔深凹的起伏。我们试比较一下古埃及的巨型法老像、我国西汉霍去病墓的石雕、云岗石窟20窟大佛、中美洲奥尔梅克人的巨石武士头像、阿兹台克人的《大地女神像》;古希腊的《胜利女神》、《米罗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伯尼尼的《圣德列萨的幻觉》;罗丹的《吻》、亨利·摩尔的《卧像》和阿尔普得《云中的羊》.....这些著名的石雕作品,就可以领略到石材的表现力是多么丰富。至于中国古代园林中喜用的太湖石,则是在水中千万年雕琢而成的天然大理石(石灰岩)珍品,其“瘦、皱、漏、透”的形态和肌理,令无数雕塑家倾倒的鬼斧神工,发挥出石材的奇妙魅力。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的大理石,作为主要成份的碳酸钙的大气中受二氧化碳、硫化物、水气的作用,容易风化和溶蚀,是表面失去光泽而花岗岩系火成岩,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坚硬密实,不易风化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