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悠久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开封人的性格,也造就了开封的城市品格。与二者相伴形成的民俗、民风历经千载,至今还没有消亡。如果想要领略这些遗风、遗俗,不用去博物馆,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开封古老的街巷。
胡同里的清晨相当恬静,天刚微微亮,藏在树上的鸟儿啾啾的鸣叫声叫醒了沉睡中的黄狗,于是在鸟鸣、犬吠声中,人们便开始了清晨最初的忙碌。做好了饭,叫醒了孩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胡同便又恢复了静谧 仿古石雕鱼缸。
漫步开封的老胡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往日小商小贩的叫卖声眼下很少听到了,倒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自由职业者”的吆喝声满胡同回响。游梁祠街的老住户黄老先生笑着说:“你以为在胡同里住着不方便,那可错了。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们专想着你,能着呢,有时天天来,有时好几天也不来。”
黄老先生说像“修箱子拾掇伞”的、“抢刀磨剪子”的、“清洗抽油烟机”的是很多天才出现一回的,对这些小贩,有时胡同里的急需户还掐着指头盼呢。不过,咱们开封的“破烂王”们几乎是天天必到,扯着嗓子的吆喝声一个上午不停。说也奇怪,胡同不大,也不知天天哪儿来的那么多废品。
傍晚是胡同最热闹的时候,倒垃圾是胡同里一日生活的高潮,因为这是整个胡同在同一时间段居民出门率最高的时候。垃圾车早已更新换代,环卫工人手里招呼倒垃圾的铜摇铃看起来倒像文物,不过铃声依然清脆。垃圾车缓缓地在胡同里走着,从两旁的院门里依次走出倒垃圾的人们,白色的、绿色的、红色的塑料袋在垃圾车里飞舞-仿古石雕鱼缸。
说到胡同,黄老先生邀请记者去他家看看。他说想要真正了解胡同,了解胡同里开封人的生活情形,还需走进胡同里的院子。胡同里的院门多是破旧的四合院门楼,院里青砖灰瓦的老屋与贴着白瓷片的二层小楼混在一起,住户们都精心“经营”着各自房前的“领地”。虽说庭院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但石榴树、夹竹桃、槐树、葡萄、丝瓜等都有一席之地。如今正是********的时候,每个院落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模样。黄老先生家除了上述植物外,房檐下挂有鸟笼,窗前置有鱼缸,别有一番雅致风味。
黄老先生有些遗憾地说,现在在胡同里居住的多是留守老屋的老人,老人的孩子成家后大多在胡同以外新建的小区买了新房仿古石雕鱼缸,年轻人对胡同没什么感情,只觉得住着不方便,可他们哪里懂得这些老胡同、老房子的沧桑韵味。
历史在古都的街巷里缓缓地行进着,它是炫目的,也是平淡的;它是鲜活的,也是质朴的……
|